
这两天,据说很多人的朋友圈被咪蒙的文章刷屏了,我的朋友圈还算三观较正,转的不多,不少还是带着批判态度,但看到这篇《致贱人:我凭什么要帮你?!》的数据,还是颇为惊讶。短短三日之内,文章的阅读数据说超350万,现在连最前排的评论,也得到了2.1万个赞。如此爆炸力的传播,称得上现象级。关于咪蒙,以前没读过她的文章,只知道很犀利。网红难当,爆款难作,现在要在这份犀利的印象下,再加上“牛掰”的标签词。
对于朋友圈流行的这类爆款文章,我向来嗤之以鼻,但老实说,咪蒙的文章读得特别爽,包括后来那篇《致low逼:不是我太高调,而是你玻璃心》,总有种酣畅淋漓的快感,把贱人、low逼踩在脚下的那种复仇感,大抵如此。用比较端着的说法,这叫精神上的共鸣。比起味觉和鼻腔的共鸣,它脱离了低级趣味。
但读起来爽的文章分两类,一类是写得好,一类是假装为你好。前者教你逻辑,后者是递给你麻醉剂,让你卸下逻辑,去审视这个苦大仇深的世界。在我看来,咪蒙的文章显然属于后者。她精准地拿捏了人性的弱点,再把弱点放大,然后站在道德的高地上打翻它。这种操作手法不需要多大成本,但却很讨巧,就好像一个贱人或low逼站在面前时,咪蒙帮你上去吐了一口唾沫,你爽不爽?
咪蒙自己说这是鸡血,不是鸡汤,说不过去。她的文章如果翻译下,“不要帮贱人”,“不要理玻璃心”,还是鸡汤学界的流行说法。但似乎换成吐槽的姿势,买账的变多了,可见这是布满贱人、low逼的时代,也是一个亟需精神导师的年代, 汪头条那句“你的梦想是什么”真没白问,生活意义上的迷茫,是普世性的,人民群众对于咪蒙有关生活哲学指导,是当下的深层次需求啊。
问题是,鸡汤达人会给你勺子吗?空气差的时候,于丹说不要让雾霾飘进心里,鸡同鸭讲,当然然并卵。咪蒙让你远离贱人、不理low逼,也然并卵。这些都经不起逻辑上的盘问,把社交上性格、价值取向的冲突,简化为贵与贱、高雅与low逼,还是一刀切、两分法的玩法。站好队了开骂,谁不会?
鸡汤之毒不想多说,愿意交智商税的,还可以继续。我想反驳咪蒙的鸡汤文本,还有一个致命的因素在于,它预示着一种自我中心主义的病毒式蔓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