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直到现在,我还没把电视剧通篇看下来。我担心它与大家想象中不符,总是在挑剔细节,忐忑,难受。”看过电视剧《白鹿原》的工作人员,他挨个儿问了一遍观感,还是放不下心,“等待观众来评价吧。”
将50万字的小说《白鹿原》,编织成100万字的电视剧剧本《白鹿原》,再演绎成荧屏上的一曲荡气回肠的悲歌。这段路,主创们走了15年,对于张嘉译是一桩20年的心愿。
各种滋味杂陈其间,苦中有甜,却也畅快淋漓。
“90年代,《白鹿原》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刚出版,我就读了。那时我刚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回到西安。之后听说《白鹿原》要拍成电影,虽然没人找我去演,自己又兴冲冲读了一遍。《白鹿原》对这片土地的风土人情充满情感,我熟悉里面的每一个人物,喜欢它所袒露的陕西人的那股‘劲儿’。”
他们的确是凭着这股“劲儿”去挑战《白鹿原》。
开拍伊始,病中的陈忠实挥毫写下“激荡百年国史,再铸白鹿精魂,祝贺白鹿原电视连续剧开拍”的四尺中堂,送给了剧组,寄予厚望。
这部剧总投资近2.2亿元,主创团队集纳了94位主演、400位幕后工作人员、4万多人次的群众演员,拍摄期达7个多月。拍摄团队从蓝田开始,经三原、南京、上海、合阳、晋城、太谷、碛口、回到蓝田,再最终返回北京,先后完成全组10次大规模转场。
主演有何冰、秦海璐、刘佩琦、李洪涛、戈治均等实力派,也有雷佳音、翟天临、李沁、姬他、邓伦、王骁、孙铱等青年演员,“几乎所有人都是跟全程”。
“很多演员都是我自己去谈,”同时身为该剧艺术总监的张嘉译跟着导演“使劲跟人拍胸脯”。“大部分投资都花在制作上了,演员的片酬就没有那么多,唯一能给大家保证的就是一部好作品”。
最有效的说辞就一句,“挣钱的机会还有,但碰上《白鹿原》的机会不再有。”陈忠实以《白鹿原》垫棺作枕,演员不也需要一部“白鹿原”压箱底吗?
最带劲儿的要属剧组的创作氛围。
正式开机前一个月,剧组希望每个演员都能来陕西蓝田体验生活,没想到,几乎所有演员都来了。
“我们直接住在村民家里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。男演员的日常是挑水、割麦、赶车、劈柴,女演员的日常是纺线、和面、扯面、做饭。扮演黑娃的姬他有大量割麦的戏,他从头到晚练习割麦,中间还把腿割伤了,缝了很多针。”
“那时,蓝田最高气温有30多度,地表监测温度甚至超过了68度。大家天天在太阳下暴晒,晒出那种质感。现在都是高清拍摄,只靠化妆师拿底色去打,那个质感是不对的,观众会觉得不舒服。”
“我们每天还会聊剧本。剧组在宾馆电梯口摆了一个长条凳,大家每天下了戏就聚在那里聊角色。在一部戏里面,演员相互聊戏可能有时候比较忌讳,或者有障碍。但在这部戏里,大家是相互提意见。老演员向年轻演员提意见,年轻演员也可以向老演员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