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23日,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发言回应了为什么关停故宫的火锅店:“故宫火锅店,这两个字加在一起是危险的,故宫最怕火,我们就停了。既然有争议,我们就遵从,不要有误解。故宫十多年前就有星巴克咖啡,媒体报道后我们给关了。因为沾“故宫”两个字,做什么就什么火。这就有引导的问题,不能因为火就什么都做。所以,我们要选择,要把握好度。”
这番言论看似中肯,其实全无必要。如果说什么火就关什么,那么故宫本身火,要关停故宫吗?网友的呼声和言论也是好坏参半的,那么为什么从中听取的是一方的意见而不是另一方?事实上,有一些质疑故宫火锅店的声音,不只是因为认为故宫开火锅店有多么不妥,更多的怕不是因为这么火的火锅店,自己预约不到号,从而心生妒忌。正所谓“我得不到的东西,别人也休想得到。”
如果从单霁翔所说的不要有误解的角度来说,故宫文创等出产的很多东西,也有很多人吐槽其设计销售等很多都并没有那么好。难道故宫就要因为这些声音,为了不要有误解,从而关停这些项目呢?再比如故宫有一些场馆的开放,一些关于游览的设定,也是有很多人不满意的,媒体如果报道一下的话,故宫也要做出改变吗?争议的结果是你要给出一个答案。直接将这个项目撤销,那么最后并不是为了不产生误解,而是选择了向反方妥协。
其实并不需要这么放低姿态。故宫作为底蕴和内涵都完全顶级的所在,应该有自己的判断。一味的迎合外在的声音,就会丧失自己的特色,也会变得平庸和无趣。如果说认为火锅店影响了故宫的声誉什么的,还可以理解。将火锅店关停和为了不产生误解,为了正确引导等看似高大上的目的联系在一起,有些没有必要了。
但是单霁翔话里的另一层意思值得我们反思,那就是沾“故宫”两个字,做什么就什么火。这句话基本诠释了普通人从众和盲目追随热点的心态。这样的情形下,引导确实看起来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。然而需要你去引导,本身就是说明群众依然在追随热点,那么这样的现象并不会得到本质的改变。也许,不是故宫需要关停火锅店,而是人心需要关停那从众的心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