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先在这里给关注《都挺好》的观众道个歉,因为这个剧,把大家‘折腾’得够呛,甚至一家两代人都看不到一起。当然,如果这个戏给有些观众带来解决家庭问题的作用,我也感到很欣慰。”台上,热播剧《都挺好》编剧王三毛笑着说到。
3月27日下午,在由新浪微博、新浪娱乐主办的“新浪潮论坛”上,著名导演郑晓龙、《都挺好》编剧王三毛、《正阳门下小女人》导演兼制片人刘家成、著名演员李立群、青年演员宋轶等嘉宾,围绕“反悬浮!反套路!反狗血!论现实主义精品剧的打造”的话题,坐在一起聊了聊如何避开“套路化”等雷区,打造现实题材精品剧。
“拍戏肯定有一些基本套路,关键看是否符合生活逻辑”
从创下了双台收视率破1、网络日播量破亿、豆瓣8.8分的《大江大河》,到如今热闹了20多天、大结局当晚双台收视破2的《都挺好》。今年以来,两部备受关注的现实主义题材剧都交出了不错的“成绩单”。
不过,电视剧中普遍存在的“套路化”问题,现实题材多少也难以幸免。“有段时间很喜欢看生活剧,但看多了你会发现,一过20集,出轨、婆媳关系这些东西就全都来了。”一位观众表示。
如何看待现实题材中的“套路化”?导演、演员在戏中又该怎样避免这些套路化?
有着丰富导演经历的郑晓龙表示,拍戏肯定是有一些基本套路的,毕竟剧里总是要有男有女。“是否套路,关键看是否符合生活逻辑,符合角色、剧情情感的逻辑。如果符合,这个套路就可以留着。故意搞的套路,观众是不接受的,因为会觉得虚假,不真实。”
在最近频刷朋友圈的《都挺好》中,剧中“苏大强”这一父亲角色,时不时“作妖”,有时更是让观众讨厌的“牙痒痒”,但是在该剧大结局后,网友们又不免喊话:“苏大强走的第一晚,想他。”
在谈到该剧的成功时,王三毛觉得自己很幸运。“《都挺好》中颠覆了一般的‘父爱如山’的形象,在改编时我还有点心惊胆战,但好在观众的接受度还不错。”
在他看来,《都挺好》的成功首先源于原著就写的比较好。“阿耐的故事和人物都很鲜活很接地气,因为他写的这些东西就是生活,他笔下的每个人物敢于面对现实,不存在重复。所以在改编时避免了很多‘狗血’和‘套路’。”
面对接下来越来越多的现实题材剧,郑晓龙给出了破除“套路”的建议:“在创作中不仅要调整创作的方式,着眼于现实创作;更要抓住好细节,因为细节很难套路化,它会把套路变得合情合理”。